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人: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1-01-10   动态浏览次数:718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我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学校决定启动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要求
    1.参赛对象:凡我校 2021 6 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2.作品要求:参赛作品须为 201971日至202161日期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组队要求: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作品或硕士研究生作品类进行评审。

二、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分类如下:

作品类别

类别名称

参赛限制

I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限本科生作品

II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限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学科

IIIa

科技发明制作A

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IIIb

科技发明制作B

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等进行综合评定。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中,每篇学术论文8000 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左右,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4.参赛作品须作者本人或竞赛小组集体申报,每件作品需有相关专业一至三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推荐,一至三名相关专业专家学者指导,并填写大赛组委会统一印制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

5.参赛作品需经各系评审后,由各学院统一将优秀作品报送校团委。

三、推进步骤

1.作品申报阶段(2021 1-20213)

参赛学生根据参赛作品所属类别,将申报表及相关材料提交至各学院团委。

2.院级预赛阶段(202135-315)

预赛采取分学院评审选拔制,各学院负责对本学院参赛作品进行统一评审,公布通过预赛的作品名单。

3.校级复审阶段(2021315-25)

各学院团委汇总、上报本院各项目的申报材料至校团委。经过校级复审,公布入围决赛名单。

4.作品孵化阶段(2021325-45)

通过复赛的项目利用此阶段进行深入打磨和完善,形成基本成形、完整度较高的参赛作品。3月下旬,各学院团委汇总、上报本院各项目的修改完善后的作品至校团委。

5.校级决赛阶段(202145)

各入围决赛的团队通过公开答辩、现场展示等环节,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若干名。同时,从获奖团队作品中择优推荐至江西省和全国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作品提交

所有参赛作品应按照《作品申报书》认真填写,一式两份,参赛的学术论文及调查报告文章(一式两份),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双面打印),以上材料纸质版、发明制作作品、实物、展板于202135日之前交学院团委,315日之前学院评审后,统一报送校团委。电子版发送至公共邮箱:dhlgdxcxcy@163.com。纸质版报送地址:“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东华理工大学学工楼305室)。

五、表彰奖励

个人(团队)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奖项分别占提交有效作品总数的5%10%20%30%

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学院接到通知后,迅速行动起来,抓紧布置落实,从第十七届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遴选优秀项目参赛。

为密切沟通联系,请各学院指定一名专门负责赛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及项目负责人加入校级竞赛QQ群,以便及时获取赛事信息。

1610612322808

(号码:600203954;名称:东华理工17届挑战杯)

 

附件: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作品申报书

 

东华理工大学

2021110

 

 


附件

 

序号:          

编码: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申报者姓名:                                 

主要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类别:

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B.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C.科技发明制作A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科技创新作品)

D.科技发明制作B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东华理工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

申报日期: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填写此表有助于评审)。并请删除不需填写的空白表格。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打印,可以复制。

4.序号、编码不需个人填写,由学校组委会办公室根据作品种类填写。

5.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论文不超8000字(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

6.各学院报送作品纸质版(一式二份)于315日前送校团委。各学院报送作品的同时,请填好《作品汇总表》一式两份用打印版本于315日前送至校团委。

7.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学院组织协调机构统一报送。

8.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校团委咨询。

9.报送地址: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学工楼305室。

10.联系电话:83897318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人员签名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性别

 

出生年月

 

申报者情况

学院全称

 

现学历

 

 

 

年级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Email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QQ号码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宿舍电话

 

作者

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学院学籍管理人员

意见

 

  是否为20216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中国学生藉本科生和研究生。

□是  □否

若是,其学号为:        

                             教务员签名:

                             

学院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人员签名视为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代表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院

 

专业、年级

 

学历

 

学制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毕业论文题目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办公电话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住宅电话

 

其他作者情况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资格认定

学院学籍管理人员意见

以上作者是否为20216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中国学生藉本科生和研究生

□是    □否

教务员签名:

   

学院负责人或导师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科生】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学院意见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4.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

作品全称

 

 

 

 

  A.机械与控制(包括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测绘科学

         技术、矿山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动力

         与电气工程、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等)

      B.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电子、通信与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

      C.数理(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

         水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

         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医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

      E.能源化工(包括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化

         学工程、纺织科学技术、食品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等)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创新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

 

鉴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目录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

 

学院意见

 

 

            

 

 

 

 

 

 

 

(学院盖章)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学院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作品所属

 

   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创新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

 

  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       县(区)    乡(镇)     村(街)

                  单位       邮编     姓名      电话

        调查单位        人次

学院意见

 

 

 

(学院盖章)              

 

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学院意见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属类别填报。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测绘科学

         技术、矿山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动力

         与电气工程、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等)

      B.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电子、通信与自

         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

      C.数理(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科学、

         水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

         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医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

      E.能源化工(包括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化

         学工程、纺织科学技术、食品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请提供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

 

  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

D            (自填)

技术转让方式

 

作品可展示的

 

   □实物、产品  □模型  □图纸  □磁盘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该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及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专利申报情况

□提出专利申请

            申报号           

                申报日期          

 

 

 

□已获专利权批准

                批准号              

                批准日期          

 

□未提出专利申请

学院意见

 

 

 

 

 

            (学院盖章)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推荐者情况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推荐者情况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日期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E.学校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资格和形式审查意见

 

 

组委会办公室资格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组委会办公室形式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名)            

                                            

 

组委会办公室审查结果

 

 

□合格                    □不合格

 

                         负责人(签名)           

                                            

 

 


 

 

 

 

 

 

 

 

 

 

 

 

 

 

 

 

 

 

 

 

 

 

 

 

 

 

 

 

 

 

 

 

 

 

 

 

 

 

 

 

 

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            2021110日印发